血清病的癥狀是什么?血清病怎么治療?

血清病的癥狀是什么?血清病怎么治療?

血清病

  血清病(serumsickness)是指由于注射運動免疫血清后所并的發一種免疫復合物性疾病,其表現主要有皮疹、發熱、關節痛、淋巴結腫大等。目前免疫血清的臨床應用已減少,僅限于防治白喉、破傷風、某些毒蛇咬傷后,以及阻止移植物排斥等的免疫抑制治療。相反的,由于藥物致敏已成為當今最常見的血清病病因。

目錄

1.血清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血清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血清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4.血清病應該如何預防
5.血清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血清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血清病的常規方法

1.血清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血清病是一種典型的Ⅲ型變態反應。機體對進入體內的異種血清各抗原成分或作為半抗原的某些藥物與體內蛋白結合形成的抗原性復合蛋白,均可產生抗體。當形成的抗體量略少于體內尚消失的抗原時,可形成沉積于血管壁上的免疫復合物,繼而激活補體系統,生成血管性物質、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造成局部充血與水腫。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和溶酶體內蛋白分解酶的釋放,導致組織的炎癥與損傷。構成血清病免疫復合物的抗體球蛋白主要是IgG,但如IgE較多,則發病時血清通透性的增加更加明顯,而且可有喉頭水腫、低血壓甚至過敏性休克表現。凡抗原刺激下較易產生IgG與IgE這兩類抗體者,也較易發生血清病。

  目前臨床上引起血清病的血清制劑主要有破傷風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各種蛇毒抗毒素以及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TG)等。引起血清病的藥物主要為青霉素、鏈霉素、磺胺類、水楊酸鹽、保太松、苯妥英鈉,以及右旋糖酐等巨分子藥物。

2.血清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本病常見的并發癥:

  1.面部、眼瞼及手足末端浮腫(兒童多見),極少病人可有喉頭水腫;

  2.腹痛、惡心、嘔吐;

  3.關節疼痛、腫脹等關節炎癥狀,常累及多關節,呈對稱性;

  4.少有多發性神經炎、腎小球炎或/和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

3.血清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本病多在一次注射較大劑量異種血清或球蛋白后1~3周內發生。少數患者,尤其是過去有過周樣血清接種史者,可在接種后1~3天內發生,癥狀的發生和程度與接種途徑(靜脈注射的發病機會多)和注射血清劑量等因素有關。

  皮疹是本病最明顯和多見的癥狀,主要為蕁麻疹樣風團、紫癜樣皮疹或麻疹樣皮疹等,常在注射部位首先發生。發熱多漸起,最高至38~39℃,伴全身淋巴結程度不一的腫大,質軟而稍有壓痛。部分病人還可有面部、眼瞼及手足末端浮腫(兒童多見),極少病人可有喉頭水腫表現。有的病人在發熱的同時尚有腹痛、惡心、嘔吐等表現,由血清或球蛋白(如atg)或其他巨分子藥物所致。在出現皮疹后2天左右,還可有關節疼痛、腫脹等關節炎癥狀,常累及多關節,呈對稱性。少有多發性神經炎、腎小球炎或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

4.血清病應該如何預防

  為預防血清病,應嚴重掌握藥品和血清免疫制品的使用指征,盡量少采取靜脈給藥的途徑,如必須應用異種血清制品時,應先仔細詢問有無過敏病史及既往血清應用史,然后必須作皮膚敏感試驗,方法如下:

  1、先以未稀釋的血清一滴,置于前臂屈側,再以消毒針尖在血清滴內作劃良數條(以不出血為度)。

  2、觀察半小時如無反應,再以1∶10稀釋的血清0.1ml作皮內試驗。

  3、再觀察20分鐘,注射處未出現直徑超過1cm的紅斑或硬結者,或周圍亦無偽足樣丘疹者屬陽性,此時方可把血清注入肌內。

  若皮膚試驗為陽性,則應盡量不用。

5.血清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血清病的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中等度升高,但嗜酸粒細胞增多少見。血清總補體與c3均可下降,有時血內并可找到免疫復合物。

6.血清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血清病患者的飲食應清淡富有營養,注意膳食平衡。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吃一些食物,盡量是病人容易消化的,這樣對病人身體恢復也有幫助。飲食也要注意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7.西醫治療血清病的常規方法

  一般說來本病的癥狀不重,具有自限性。因此,治療應以對癥給藥為主。發熱或關節痛者可用水楊酸制劑。有皮疹者可用苯海拉明,每日2~3次,每次口服25~50mg,并同時每日應用10%葡萄糖酸鈣10~20ml靜脈注射。0.1%腎上腺素每次0.1~0.3ml皮下注射,對血管神經性水腫、氣爭喘息或嚴重蕁麻疹甚為有效,必要時可每隔半小時重復一次。有人報道兒童在接受白喉抗毒素血清注射后第4~16天中使用足量的抗組胺藥物(賽庚啶或安泰樂)能明顯減少血清病的發生。

  累及神經系、腎臟或其它內臟的重癥患者,應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成人開始可應用氫化可的松200~300mg靜脈注射(或相當劑量的強的松口服),2~3日后視病情而逐步減量。